低頭族

什麼是低頭族?
隨著電腦及智能手機的流行,大部分都市人使用智能產品的姿勢都開始變得不正確或開始出現頸椎痛等問題成爲了低頭族。脊骨是承受人體重量的關鍵,當頭部經常向下彎時,頸椎的生理弧度便會改變並導致了我們提及的低頭族。而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會對脊椎構成弧度的轉變,變相亦增加了對椎間盤的負擔。研究指出,頭部每向下彎曲每15度便相等對頸椎增加10磅的負荷;而一般的低頭族對於頸部的負荷是介乎於20-30磅的壓力。一但影響到神經系統及肌肉組織,便會引起痛症及不同疾病的發生。
常見成因及症狀
人體的正常頸椎是擁有一定弧度的,當患者的頸椎弧度長期與我們生理弧度是相反狀態時,頸椎有機會會造成直頸病或出現肩頸問題,胸椎及腰椎的疾病。
首先是肩頸酸痛,患者會因經常使用電腦或智能產品使頭部向前傾令肌肉及肩關節受壓,導致肩頸的軟組織開始疼痛,長期更會造成肩頸關節的退化情況及頸椎的椎間盤突出。當神經線一直受到壓迫時,不但會影響血液循環及呼吸不暢順,還會出現疼痛、頭痛、頭暈、耳鳴、手腳麻痹、胸悶或心悸;長遠更會引發失眠及記憶力衰退等症狀。而都市人不論在走路或坐車是都低頭盯著熒幕,容易造成眼睛繃緊,乾澀及疲勞,更有機會出現近視、黃斑病、青光眼或視力衰退。
其次是胸椎的問題,大部分都市人在使用智能產品時或長期姿勢不正確,常常會把身體向前傾,長時間保持不當的姿勢會對胸椎及腰椎造成負荷,導致椎間盤受壓及突出。當胸椎的神經線受到壓迫時,初期會出現上肢酸痛和麻痹等症狀。症狀更會一直向下延伸,由肩膀到手臂,再到手踭及手指。當上肢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手部有機會會出現觸感異常,觸摸上肢皮膚時會有刺痛或麻痹感。情況惡化時會感覺手部動作遲緩,沒有力氣或拿不穩東西,更甚會出現肌肉萎縮或失去觸感知覺。嚴重的患者更會影響血液循環、出現呼吸困難及胸悶等情況。而對於自身有脊柱側彎的患者,不正當的姿勢會加重側彎的問題出現。
再者是腰椎的問題,不少低頭族平日上班時久坐及長期對著電腦或平板工作,下班回家就攤坐用智能產品;長期的久坐或使用的姿勢不正確都有機會導致腰椎的神經受損,造成各種痛症的出現。若腰椎的椎間盤受壓影響到神經線,患者會間歇性或持續地出現疼痛、麻痹、僵硬或突然扭傷的情況、無法維持單腳站立、向下彎時下背部出現疼痛感。更甚會形成坐骨神經痛和造成腸胃疾病例如消化不良、胃痛、腹瀉等,另外泌尿系統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如情況加劇更會出現腿部無力感,下肢觸感遲鈍或喪失感覺。如神經影響的情況持續嚴重,更會導致肌肉萎縮、反射能力失常、膀胱和排泄功能障礙,例如失禁、陽痿及癱瘓等症狀。

治療方式
治療主要分爲三種,包括脊骨結構矯正治療,復康運動以及醫學矯正頸枕。
首先,患者可透過脊骨矯正治療鞏固脊骨。當問題出現時,可以透過醫生的詳細全脊評估及X光診斷分析患者椎間盤的健康及神經組織受壓的範圍和脊骨狀況。醫生會利用手法治療進行脊骨結構矯正,更會為病人規劃的治療方向,針對椎間盤及軟組織發炎的問題,使問題得到長遠的改善。
其次是復康運動,當病人漸漸步入穩定期時,醫生會為病人提供復康計劃。目的是為病人强化周邊軟組織及鞏固結構,令病人的康復之路能走得更長遠;復康計劃當中包括了舒緩紅腫及疼痛、主動及被動性輔助活動幅度、向心、離心、等長收縮及重心平衡訓練、强化及複合性肌肉運動等。
另一種方法是醫生處方的醫學矯正頸枕,視乎病況,醫生會在治療當中加入輔助治療鞏固脊骨結構。而人體的頸椎是帶有一定弧度的,醫生處方的醫學矯正頸枕能為低頭族和頸椎前傾的病人恢復頸椎正常的弧度,因此對於長遠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黎醫生的建議
隨著科技的進步,大部分都市人的日常生活都依賴於智能產品,不論是走路或是坐車都低著頭,而長期的姿勢不當會對脊骨造成損傷。當使用手機或電腦時,螢幕高度應放置與接近眼睛水平的高度,抬頭挺胸,下巴微微往內收,頭部不要前傾,視線也是正面為佳,並盡量減少低頭動作,以免增加頸椎的壓力。 坐著時要注意不要固定同一姿勢太久,每隔45分鐘左右應適當的伸展肩頸或稍作休息,眼睛可以望望遠景。
而選擇合適的椅子也很重要,特別是需長時間坐在椅子上的人士。建議選有靠背或護脊功能的椅子,能支撐整個背部為最理想。而保持正確坐姿也非常關鍵,臀部應盡量坐在椅子最入的位置,保持上半身挺直,避免背部前傾。雙腳應平放地面,膝蓋彎曲角度最好保持90-95度。
特別是對於久坐的上班族,建議可每隔一段時間起來走動一下,不應長期持續坐著超過45分鐘。
診症時間 (敬請預約)
星期一至二: 10-1PM, 3-7PM
星期三及六: 10-2PM
星期四至五: 10-1PM, 3-7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